留学资讯

行田访谈 — 走进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

2016-09-21 18:57


香港浸会大学(简称浸大;英文名: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BU)是一所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香港历史第二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,该校传理学院更是排名全港第一,那么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?现在行田带大家一起走进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学。

           


W: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留学那些事儿。就新闻学这个专业来说,你觉得香港的授课模式和大陆的授课模式有什么区别?

T:因为我本科不是学新闻专业的,所以可能无从比较大陆和香港针对这个专业的授课模式有何不同。不过,就我个人在BU读书这段时间的感受来讲,课程设置理论实践相结合,老师经验丰富,课程内容量大。

大家都知道做新闻门槛比较低,没有医疗、金融等行业那么强的专业性,所以如果只是学些理论的话,很有可能在求职中被非科班出身但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人“打败”。

BU的课程设置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。既有作为一个记者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的课程,比如如何在新闻中体现accuracy,面对一张血腥照片,应不应该马赛克等等。也有需要你自己找线索,找人做采访,写新闻或是拍视频、拍照片的课程。尤其在第二学期,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是继续修视频拍摄和广播课程,也就是说选择这个方向的人以后去电视台或是电台就职会很有优势,也可以选择时下很火的非虚构性写作,或是摄影记者方向的新闻摄影课。 

老师们都是国际知名媒体出身,法新社,美联社,南华早报,BBC,纽约时报等等。课上,他们都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课程相结合,分享给我们。  

W:那实践会比较多吗?还有班级规模是怎样的?

TBU的招生原则是宁缺毋滥。不会为了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人数强行招生。我们2015级就不到100人。必修课一般会分四个section,每个section不到30人,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和老师有交流的机会。

实践的话,课程里面做的作业可以做sample用于找实习或是正式求职。学校也会推荐一些机会,主要还是看自己。  

W:这样看来学校除了学习之外,老师也很注重人文关怀,都很乐于和学生做朋友。那你在读研究生的一年中,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,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

T:最大困难大概是下学期final的时候,因为我平时比较拖延,把三个final project都拖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里,三个project又是完全不相干的主题,每个主题都要采访5-6个人左右。首先要人家答应接受你的采访,然后要约时间,准备提纲,整理,到最后开始动笔写,还要看需不需要补充采访,时间真的很紧张。每天都很焦虑,时刻check邮件、whatsapp等看采访对象有没有回复。 

最深的感触大概就是,我在一点点前进,虽然工作两年又出来读书,我还是能一点点进步,做更好的自己。  

W:那你在香港的这段时间里,有没有什么精彩的校园生活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的?

T:校园活动很多,学校也组织了很多的活动。我在第一学期结束的寒假参加BU组织的study tour去德国。由学校老师带队,一周的时间内去了柏林和莱比锡,既游览了景点,又参观了新闻机构,觉得收获颇多。平时就和关系要好的同学一起几乎走遍了香港的各个岛,一起吹风看海,喝啤酒。

W:听起来不错,你现在回头再看香港的这段经历,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
T:认识了很棒的老师,直接改变了我的职业发展规划。可能我这个人就比较摇摆吧,因为一直从事PR行业,所以来读新闻之初,还是想继续做PR这行的。第二学期,认识了很让人尊敬的老师,无论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还是职业精神,都让我非常佩服,我想成为像老师一样优秀的新闻人。  

W:确实,你觉得在香港学习掌握的知识对就业最直观的帮助是什么?

T:通过在香港一年的学习,我对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流程都有了大致的了解,在实习过程中我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些知识对我的帮助,虽然只是一名实习生,但我基本可以做到独当一面。

W:在职业规划方面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吗?

T:认准了就放心去做,趁年轻还有试错的机会。多和老师同学沟通,多找机会。  

W: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我们分享你自己的经历。


【原创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